
币圈"三国杀":以太坊作死,Solana上位,币安捡漏?

公链现状:梦想、底线与未来
为什么要研究公链?
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当你的触角能够延伸到每一个散户,你就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基础设施。目前,只有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作为公链,以及币安(Binance)和 Coinbase 作为交易所,达到了这样的影响力。一个秉持去中心化的理念,一个拥抱中心化的模式,都在探索如何与所有用户建立连接。
历史视角下的公链总结
展望 2025 年,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新的、具有市场影响力的 Layer1 公链出现,无论是基于非 EVM 的架构,还是其他创新技术。诸如 Layer2、Move VM 以及 Sonic/Bear Chain 等项目,更像是在围绕代币进行生态建设。Solana 和 Base 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技术标准或路线之争,不如说是商业财团之间的博弈。
正如新版 Edge 浏览器选择兼容 Chromium 内核一样,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已经结束。本文将从历史的视角,对公链进行一番总结,并以此为基调:
金融的诞生是为了对冲经营风险,但自其诞生之日起,金融也成为了最主要的风险来源。从埋葬大清帝国的保路运动,到蚕食法币体系的比特币,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浏览器内核、产品和搜索引擎的简史。将其对应到公链体系,可以理解为:EVM/SVM –> ETH/L2、EVM 兼容 L1 –> PoS 节点体系 + 超级 dApp。
公链仍然建立在互联网的最底层协议之上。经历了蛮荒的西部和大航海时代后,人类文明的历程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超级公链的兴衰,映照着开发者们的选择方向。
以太坊:理想主义的困境
Vitalik 的选择与以太坊的未来
在以太坊的体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政府主义和个人自由意志的时代,一个去中心化、反击法币体系和世界计算机的宏伟构想。
经历了长期的质疑后,Vitalik 最终选择将 Aya 提升至以太坊基金会(EF)主席的位置。毕竟,Vitalik 自己也承认,他可以决定 EF 的一切。
但是,我们不应该对 Vitalik 抱有过多的期望。他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Aya 是他在 Kraken 时代结识的朋友。英雄在微末时期遇到的伙伴,往往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我不想通过罗列大量的数据、图表来证明以太坊的问题,因为以太坊本身、以太坊基金会,以及 EVM 生态并没有本质的问题。BNB Chain 和 Base 也暂时不会切换到 SVM 架构。
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博弈
回顾浏览器的发展史,最“清真”、正统和自由的 FireFox 并没有延续网景的辉煌,而是在谷歌开源 Chromium 和谷歌搜索商业化的组合拳之下被收编。火狐的 90% 收入都来自于将谷歌设置为默认搜索引擎,成为了谷歌事实上的“御用反对派”。
今天的 ETH/EVM 体系也是如此。组成 EVM 圈的每一个 dApp、每一个 L2、每一个开发者、每一个风险投资机构、每一个 KOL,都是在独特的历史轨迹上,在与众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
ETH、L2 和 EVM 环环相扣,构成了目前最具“网络效应”的公链体系。网络效应所固有的连续性正反馈机制,使得生态连接得到了加倍的提高。这也是大家一边痛骂,一边又无法离开的根本原因。
以太坊的低速失控
暂时的安宁不会永远持续,Trident IE 终究会被 Chromium Edge 所取代。以太坊的最底层问题,恰恰在于 Vitalik 个人。治理体系的崩溃,导致了目前的窘境。
Vitalik 的父母都是从苏联移民而来,他本人极端反对集权、专制和威权体系。这其中埋藏着 DAO 体系的种子。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他自己也承认能够决定以太坊基金会的一切。The DAO 事件后回滚已经证明:绝对的去中心化,就会走向绝对的中心化。
参考中本聪功成身退的做法,Vitalik 明显处于一种混沌中立的状态,既不想名正言顺地领导 EF 的一切,又希望保留对 EF 的最终决定权。不幸的是,在治理体系中,这是最糟糕的一种状态。
自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的总结之后,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中,公司是最高效的存在。硅谷的科技右翼,如马斯克、彼得蒂尔等人认为公司应该接管国家,而非官僚管理社会,DOGE 就是其直接产物。
但是,对于不那么“资本效率”导向的组织,比如技术极客群体,如何治理和协作不领取薪水的、跨越全球的程序员,便成为了基金会或者说 DAO 的社会需求。Linux 和 RISC-V 基金会都是表率,但还不够,社区总会有矛盾,人心并不总是齐的。
对于 Linux 和 Python 而言,其创始人还会承担终身仁慈独裁者(BDFL)的角色,但还不够。Linux 创始人 Linus 在去年 10·24 干出了封禁俄罗斯管理员的烂事,Python 在 2018 年 PEP 572 之争后,宣布不再担任 BDFL 的角色,此举颇有 Aptos 联创 Mo Shaikh 辞职,AVAX 多位董事跑路的美感。
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在技术组织的发展早期,离不开创始人的辛苦哺育。但是 EF 的复杂性还不在此处,资本效率导向的公司制只需对股东负责,社会效应导向的技术基金会只需对项目本身负责,程序员时刻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组织中选择和自由分叉。
但是 EF 不等同于二者,EF 可以不考虑盈利,金库的 ETH 足够多,但是 EVM 生态是要考虑盈利的。这就是 Vitalik–EF–EVM 的别扭之处,Vitalik 干的是 BDFL 的活,但是拒绝承担对应职务,EF 下游是嗷嗷待哺的 ETH Hodler 和庞大的经济体系,但是他们要在 Vitalik 的个人意志下运行。
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 Aya 的无限花园的路线无比正确,这是确保 EF 众人能遵循 Vitalik 意志的唯一选择,EVM 帝国的缝补大师,中枢军机的端水一姐。
Vitalik 就像小儿抱金,成名的年少英雄无法在复杂的世界维持平衡,因此引入外部帮手,但是层层外进,外部群体更多考虑的是盈利问题。Vitalik 既不能像公司一样治理 EF/Ethereum/EVM,也拒绝像技术组织一样实际承担 BDFL 的名义角色,在 DAO 被阶段性证伪后,以太坊现在处于严格意义上的低速失控状态,要么慢慢沉寂,要么被夺舍。
以太坊的未来抉择
现在以太坊社区正在谈论 Pectra 升级,但是其关注度已经降低到无人关心的可怕境地,这是沉寂的前兆。请相信,这不是 ETH 拉盘或者出几个 Meme 大金狗就能解决的。现在以太坊要回答的是,到底是 Vitalik 践行非金融化的去中心化试验场,还是 Aya 的无限花园,抑或是真正的“世界计算机”。
Vitalik 个人有坚持去中心化、非金融、非主权的梦想,但是 EF 没有,整个 EVM 生态也很难说有。规模效应既是优势,也是诅咒。
而 Base 等公链已经证明,ETH L2 确实可以在高效和廉价之间取得平衡,OP/ZK L2 并行路线绝对没有错。不过 Base 可以在没有代币的前提下运行,更像是联盟链的进阶版,如果这就是 EVM 体系献给真实世界的花束,那就有点爆笑了。
家人们,还是看看远方的 Solana 和 BNB Chain 吧,至少认真的在做币价这回事。
Solana:资本效率至上的阴谋集团
Solana 的崛起之路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为什么选择以太坊、Solana 和 BNB Chain 作为超级公链的对比呢?
BTC 不需要对比,以太坊的 EVM 是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就像 Chrome 占比最高一样,Solana 更像 Safari,极致的流畅背后是集权,BNB Chain 是 ADA、XRP 等老币中唯一真有链上活动的遗孤。
如果说币圈有宫斗的话,那么 Solana 就是甄嬛,凌(F)云(T)峰(X)遭劫后,还能上演熹(币价)妃(上涨)回(生态)宫(复苏)的大女主戏码。仅举两例,截止 2 月份,Solana DEX 交易量已经连续 4 个月超越以太坊,3 月份,Solayer 市值超越 EigenLayer。在 Meme 之势下跌中,Solana 依然证明自己。
尤其是后者,质押 / 再质押体系是以太坊的独创,也是 PoS 系统最重要的内容。这里也顺便说明下对应搜索引擎的是 PoS 节点和超级 dApp,谷歌本质上是个广告公司,其盈利来源是将谷歌搜索的流量卖给广告主,而 PoS 链的收入是节点质押换取公链 Gas Fee,超级 dApp 也是公链费用的产生器,这是二者对标的根源。
因此公链繁荣导向,实则是指向公链的交易,而 SOL 币价和廉价 Gas Fee 能在刺激节点和鼓励用户交易之间取得平衡,当然代价是成为“机房链”。可以负责任的说,以太坊依然足够去中心化,即使在 Lido 占据 30% 左右的质押份额下依然如此。
拥抱阴谋集团,追求极致效率
所以我非常喜欢发币集团这个称呼,Solana 从小就和阴谋紧密结合,从 Jump 和 SBF 的高度控盘,到 Meme 时代的 Jupiter DeFi 小团体,比社区、DAO 这些词更接近于 PayPal 黑帮的色彩——追求极致的资本效率。
从生态的绝对规模上而言,Solana/SVM 远小于 ETH/EVM,但是 Solana 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打法:拥抱任何阴谋集团。如果你认为发币集团会摧毁 Solana 的形象,那就请闪回一下 Jump、SBF 和现在的特朗普家族,我不能说他们不是善人,但是绝对没有善茬。
Labs 和 Foundation 两分,Labs 更多考虑技术进步,基金会在 Lily Liu 主导下积极营销,和以太坊 Vitalik 个人主导和 EVM 吸引生态形成对比。这并不是说 EF 应该转型成 SF,更多是强调 Vitalik 得名实相符,要么就自己上,要么就彻底放权,专心当精神领袖,既要又要显然什么都得不到。
Solana 自从诞生那天起,就是在阴暗面成长,拥抱极致的资本效率,以去中心化的名义,发币集团的原数奉还,散户群体的二八开。
人效比第一的 Solana
从这个角度而言,Solana 是将规模效应的反面,公链净收入和总资产相对于其人数的关系:Web2 和工业公司都是人数越多,公司资产越庞大,但是币价加持下的 Web3 不是如此。BTC 严格来说没有雇员,而 EF 和 Linux 庞大的人员已经造成了臃肿,Solana 在相对较少的控制者体系下,将自身经济价值放大到极致。
如果要评价人效比,那么 Solana 当之无愧第一名,奖励一朵小红花。Solana 凭借以太坊 1⁄4 的开发者规模,在活跃地址和 dApp 收入上反超以太坊,并且在 DeFi TVL 和稳定币发行量大幅落后的情况在更为难得。
事实上,这主要是在 PumpFun 占据 memecoin 绝大部分发行量的情况下取得的,并不能认为 Solana DeFi 整体上彻底超越以太坊,因为以太坊的庞大规模还体现在 L2 和 EVM 生态,我们将以 BNB Chain 来说明。
BNB Chain:币安导流下的土狗天堂
BNB Chain 的变迁与困境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大脑的尺寸,而在于拥有正确的观念。
EVM 是 Chromium,BNB Chain 最好的出路是成为 Edge,正好币安是微软的角色,绝对的行业顶级流量入口。刚才我们说 Solana 的人效比最高,那么 BNB Chain 的活跃地址碾压一切,BNB Chain 足足有 440 万,远超 Solana 的 300 万和以太坊的 30 万。
也许是币安的既往辉煌碾压一切,大多数人还会以 BSC 称呼 BNB Chain,见微知著,BNB Chain 的一切高光时刻都在过去,未来应该如何进取,并不是 Meme 可以承担起的,因为 BNB 币才是本体,而不是生态,这也是 BNB Chain 的奇妙之处。
吐槽一句,BNB Chain 名字的变迁都凸显大公司病,绝对经历了不止一任负责人,明显可以感觉到 BNB Chain 在行业热点周期内重点完全不同。
名字的混乱是熵增的外显,熵能杀人,不论是天才,还是技术和金钱,一切都会向失序和无序迈进。
尤其是 BNB Chain 的怪异称呼,这就好像 ETH Chain 或者 SOL Chain 一样奇怪,过于聚焦币价,而非生态,从 Solana 和 Ethereum 的经验来看,适度才是真君子。
跟随战略与交易所思维
如果总结 BNB Chain 的发展思路,那么跟随战略是最好的评价,从早期模仿以太坊,到现在“抄袭” Solana,请注意,这不是批评,好用的东西大家都喜欢,AMM DEX 横扫一切,总不能说大家都抄袭 Uniswap 吧,其实 Bancor 才是第一个。
但是 BNB Chain 的最大的问题是沿用做交易所的思路,这其实和做公链的思维迥然相异,更严重的是混淆二者。
BNB Chain 的生态混合物
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现如今 BNB Chain 生态的混合物:
- 以太坊思维:DeFi/ 质押 /RWA/DePIN/DeFAI/Meme
- CZ 思维:AI First/DeSci/Meme
- Solana 思维:支付 / 稳定币 /Meme
事实上,Meme 并不是因为“最新”而成为当下 BNB Chain 发展的重点,更多是博弈后的三方共识地带,虽然 CZ/ 币安都表明他们不拥有或者管理 BNB Chain,但是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 CZ 被禁止管理币安后,BNB Chain 成为其主战场,我们可以按照拆分后的 Binance 生态来理解 BNB 和 BNB Chain 的价值。
BNB Chain 的现金牛策略
BNB 的双重身份,即同时作为币安平台币,承接币安主站生态的赋能,随后 BNB 作为 BNB Chain 的价值支撑,同时满足“老”大户节点收益和新用户高速低费冲 Meme 的需求。
如果币安自身的股份是 CZ/ 何一 9:1 的话,那么 BNB 价格上涨和节点收益是其回馈节点用户的唯一方式,如此,才能保证大户对 BNB 的持有意愿,所以散户的 Gas Fee 必须经由爆款来消耗。
只要拉盘(生态建设费用)低于用户贡献的手续费,那么 BNB 就是现金牛,尤其是在 CZ 实质开始出售自身股份的当下,BNB 的稳定至关重要。毕竟,当年币安上线,出售的是 BNB 而非币安股份,维持 BNB 价值和价格一体两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 BNB Chain 频繁祭出流动性补贴大招背后的意义,BNB Chain 要成为币安主站现金流的屏障,而非失血的泄洪口。
公链的未来:美国与世界
不过现在花无百日红,川有 103 掌,完全贴近美国现存政治体系的币安,能否在中期选举和 4 年后依然维持现状,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因为 Base 和 Solana 更美国,以太坊和 BTC 更世界,现状公链的发展道路只有两条,99% 属于美国,1% 属于全人类,不存在中间地带。
结语:羁绊、选择与责任
网景精神续作的 FireFox 抚育出 Rust 语言,Rust 成为 Solana 和 Move VM 的先声,这也是 Web3 和 Web2 之间的一种羁绊吧。
Vitalik 曾经想在 Ripple 实习,差点成为孙割的同事,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孙割没能给 Vitalik 注入东方哲学,也让 Tron 背上抄袭以太坊的恶名。
与之相比,Solana 的故事没有那么传奇,BNB 的故事更像商业公司,但是现在大家的焦点都是 Vitalik 个人身上,他“战胜”了以太坊 7 位联创,成为以太坊最主要的代言人,这是历史机遇,同时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Milady!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